2015年何梁何利基金信托人简历
来源: 时间:2016-05-06
|
朱丽兰
朱丽兰,女,1935年8月出生于上海。教授,原科学技术部部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就读于上海中西小学,毕业于第三女中。1956年在苏联敖德萨大学高分子物理化学专业学习,1961年获优秀毕业生文凭。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到1986年。长期从事高分子反应动力学、高分子材料剖析及结构表征研究。所承担的高分子材料剖析、性能结构形态关系的研究项目曾分别获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奖及应用成果奖,多次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曾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和所长职务。1979-1980年,在德国费拉堡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在科研工作中,发展了一种新的染色技术用于制备样品,被称为一种突破,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 1986-2001年,曾任国家科委副主任、常务副主任、科学技术部部长。任国家科委、科技部领导期间,组织制定并实施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发展基础研究的攀登计划以及高技术产业化的火炬计划等。倡导和推行新的专家管理机制,提出了一系列适应当代高技术发展规律并结合中国国情的管理理论与政策、方法,出版了专著《当代高技术与发展战略》、《发展与挑战》等,并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成就奖。由于在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以及促进中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与产业化方面成绩卓著,1993年获美洲中国工程师协会颁发的杰出服务奖•1998年获德国联邦总统星级大十字勋章。 朱丽兰曾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顾问,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顾问,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成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国家奖励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现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会理事,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并被聘为北京理工大学、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兼职教授。 朱丽兰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 |
|
|
和广北 和广北先生于1954年8月在中国北京出生。为中银香港(控股)及中银香港副董事长兼总裁,负责中银香港整体业务及营运。他同时为南商、南商(中国)、集友及中银人寿董事长、印钞有限公司、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及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服务有限公司董事。 和先生为中银香港于香港银行公会之指定代表,并于2014年担任该会主席。他担任多项公职,包括金管局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及银行业咨询委员会成员、香港中国企业协会名誉会长。 和先生于1980年加入中国银行,自此于中国银行担任不同职位,曾先后在纽约分行及巴黎分行工作,并自1999-2004年担任中国银行常务董事;自2000-2003年担任中国银行副行长。和先生于1979年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毕业,取得学士学位,并于1985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州立大学取得国际管理学硕士学位。 |
|
|
杜占元
杜占元,1962年7月生,湖南华容人。1985年7月参加工作。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植物与土壤科学系植物生理化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哲学博士学位,农艺师。
现任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1978-1982年,湖南农学院基础课部生理生化专业学生;1982-1985年,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植物生理生化专业硕士研究生;1985-1989年,国家科委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农业处干部、负责人;1989-1993年,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植物与土壤科学系植物生理生化专业博士研究生;1993-1994年,国家科委综合计划司计划处干部、主任科员;1994-1997年,国家科委综合计划司计划处副处长(其间:1996-1997年,在美国杜克大学法学院和商学院进修科技政策与商业管理);1997-1998年,国家科委综合计划司计划处处长;1998-2000年,科技部发展计划司计划协调处、成果处处长;2000-2001年,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2001-2006年,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司长(其间:2003-2004年在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2006-2008年,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司长;2008-2010年,科技部副部长、党组成员;2010年起任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
|
|
李慧敏
李慧敏女士为恒生银行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恒生银行(中国)、恒生人寿保险及恒生保险之董事长、恒生指数顾问委员会主席。李女士亦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董事、太古股份之独立非常务董事及和记黄埔之独立非执行董事。 |
|
|
杨纲凯 杨纲凯教授,1948年7月生于上海市,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敬文书院院长、物理系教授,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委员会委员、课程发展议会主席。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委员及香港研究资助局主席,亚太物理联会秘书长、副会长。自1973年起任职香港中文大学,曾任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研究院院长、副校长。1965-1972年就读美加州理工学院,主修物理,1969年获学士学位,1972年获博士学位。1972-1973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教学及研究。 杨教授长期从事理论物理学研究,包括基本粒子、场论、高能唯象、耗散系统及其本征态 展开,对光学、引力波等开放系统的应用做出页献,其主要研究成果载于有关国际杂志,包括“Microscopic derivation of the Helmholtz force density”Phys Rev Lett 47,177;“Late - time tail of wave propagation on curved spacetime”,Phys Rev Lett 74,4588;“Quasinormal modes of dirty black holes”,Phys Rev Lett 78,2894;“Quasinormal - modes expansion for waves in open systems”,Rev Mod Phys 70,1545等。1999年被选为美国物理学会院士,2004年被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