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梁何利基金2006年度颁奖大会上的工作报告信托委员会主席、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
来源: 时间:2006-11-21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年是何梁何利基金成立第12年,也是基金伴随国家科技进步的主旋律,与时俱进、承前启后、开拓进取的一年。今天,我们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06年度颁奖大会,即基金第13届颁奖典礼。我代表基金信托委员会和评选委员会,做工作报告。
一、关于基金信托契约修订条款
何梁何利基金是1993年3月30日在香港注册成立的、以奖励祖国内地杰出科技工作者为宗旨的香港社会公益基金。基金实行信任委托制度,信托契约是基金的基本准则。在过去的一年内,何梁何利基金的一件大事,是香港高等法院批准的基金信托契约修订案于2005年10月24日生效。基金平稳过渡到新的发展阶段。
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先生四位基金创立者,本着爱祖国、爱科学、爱人才的高尚情操,胸怀“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中国的奖励基金,奖励中国的杰出科技工作者”的宏图大略,共同创建的何梁何利基金如今已在祖国科技界深深扎根。1997年,朱镕基同志为基金题写的12个字:“高谊可风、功在当代、泽被永远”,是对基金创立者的义举、善举做了最精辟、最贴切的概括。国际小行星委员会命名的“何梁何利星”将在太空永续运行,历史已经铭刻了四位基金创始人的崇高风范和卓越贡献。
然而,12载春秋,斗转星移,梁銶琚、何善衡、何添先生等三位捐款人相继都在九旬高龄与世长辞。我们将永远怀念他们。他们的优秀子女秉承其遗志,热心科技奖励事业。但在法律上,以自然人名义的捐款人逝世后,《信托契约》规定捐款人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存在执行主体的空缺。为保持基金捐款人的持续性、完整性,充分发挥老一辈捐款人后代推进基金崇高事业的积极作用,信托委员会提出了《信托契约》修订案。该修订案《补充契约条款》经香港高等法院公告、批准和有关各方签署,现已生效。依据修订后的《信托契约》,何梁何利基金的捐款人统一变更为“与捐款人有关的慈善基金有限公司”,即四位捐款人分别为:何善衡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梁銶琚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何添基金有限公司和利国伟先生的伟伦基金有限公司。上述慈善基金有限公司的代表,为基金创立者的家属子女。多年来,他们为基金的成功运行贡献良多,表现出可贵的爱国情操和优良品质;今后,将肩负何梁何利基金捐款人代表的重任。
基金《信托契约》的修订,标志着基金捐款人已经实现了由当年老一辈创立者向热心祖国科技事业的年轻一代的过渡。新一代捐款人代表满怀激情地讨论了基金发展大计,希望基金与时俱进,把评选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
二、关于评选工作改革方案
为了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基金信托委员会全体会议决定对评选工作做出重要改革。这是今年基金的第二件大事。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至2020年)》提出: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为使何梁何利奖与时俱进,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局,根据捐款人代表的意愿,评选委员会成立由段瑞春秘书长牵头的工作组,在总结历史经验、赴各地深入调研和充分征求全体捐款人代表、信托委员意见的基础上,形成评选工作改革方案,提交今年5月9日基金信托委员会会议审议。信托委员会一致通过这个改革方案,决定从今年起实行。下面,我就评选工作改革方案做一简要介绍。
1、关于基金12年评选工作的评价
何梁何利基金的成功实践,在我国科技界、教育界和社会各界,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在国际上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一是开辟了以人为本,重奖杰出科技人员的先河,促进了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改革,提升了国家科技奖励的力度;二是重奖了682位杰出科学家,激励一批又一批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在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9位科学家中,7位是何梁何利科技奖的得主;三是发挥了先导和示范作用,带动了不同规模的内地和香港社会力量奖励活动;四是促进了祖国内地和香港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基金评选委员会在内地或香港举办学术报告会,推动了科技知识的普及和传播。此外,基金在贯彻“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原则,坚持科学操守,抵制学术腐败,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公信力的评选结果,也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好评。
2、关于基金存在和面临的突出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基金面临新的挑战,评选工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些还比较突出,需要改革和改进。一是获奖人年龄居高不下,老年化状态严重。截止2005年,623位获奖人,平均年龄为68.8岁。40岁以下的获奖人仅2人,41岁至50岁的获奖人为26人。二是获奖人中两院院士比例过高,“院士奖”色彩较重。截止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共466人获奖,占获奖人总数的75%。我多次说过,两院院士对我国科技事业有不少贡献,获奖是无可非议的。但当选院士已经是很高的荣誉。从奖励政策上,基金应更多地为奋战在研究开发一线的优秀人才注入强大动力。三是奖项设计存在偏重基础科学,忽视技术创新的倾向。在基金创建初期,加强对基础科学的奖励是必要的,今后要继续重视奖励基础研究。但激励创新,鼓励青年创新人才,鼓励西部、内地、边远地区的区域创新,鼓励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创新,应提上重要议程。四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原则,丝毫不能放松。“三公”是评选工作铁的纪律,是科技奖励的生命线。迄今为止,何梁何利基金做得是好的。但能否保持优良传统,防范科学作假,抵御不正之风,是对基金的严峻考验。今后,不仅要从思想上筑起防线,而且要从制度上采取保障措施。
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工作面临的上述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当前科技奖励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社会力量设立的何梁何利奖,有着机制灵活、反应灵敏的特点,有条件及时改革,把存在问题解决得快一些,好一些。
3、关于评选工作改革方案的要点
——调整奖励结构。在“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基础上,增设“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分设青年创新奖、区域创新奖、产业创新奖,以适应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要求。“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奖励的对象是做出重大发明、发现和科技成果的完成人,“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对象是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科技创新实业家。“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奖金为20万港元。
——完善评价标准。“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既授予长期致力于推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贡献卓著,历史上取得国际高水平学术成就者,也授予在科学技术前沿,做出最新重大科学或技术成就,攀登当今科技高峰,领先世界先进水平者。
“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评选要突出近10年来的科技成就,即以被提名人1996年至今所做出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科学技术成果作为依据,着重考察其科技水平和贡献。不与被提名人是否获得过国家奖和其他科技奖的等级和多少挂钩。
“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评价标准,不能沿用传统的评价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的观念和指标,而要把重点放在被提名人的科技创意、成果转化、科技产业化的贡献等方面。对“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候选人,既要看其科技创意和科技成就,更要看其基于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所创造和展示的巨大效益,尤其是对环境、资源、区域经济、产业升级和社会公共事业的突出贡献,要关注其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和著名品牌建设。
——改进运行机制。包括加强基金网站建设、扩大提名人范围、建立部门和地方联络员制度、实施“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候选人听证工作、探索“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效益稽核办法和知识产权归属认定方法等。
三、关于2006年基金评选工作
今年评选委员会向国内外提名人共发出提名推荐书2076份,在规定的期限内收到推荐材料319份。经资格审查,有效被提名人223人。5月下旬评选委员会根据信托委员会决议,向有关省市和部门联络员发出提名推荐“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通知,截止7月下旬,根据推荐材料,有效被提名人53人。
今年专业评审会议于7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银龙苑宾馆举行,103位评委分9个专业评审组,对被提名人逐一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共产生“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候选人68名。
由于“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是首次评选,评选委员会单独成立“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专业评审组,由评选委员会段瑞春秘书长担任组长,于7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职工之家宾馆举行,共聘请15位不同领域资深专家担任评委,其中5位是评选委员会委员。评选程序是:先分5个专业小组进行初选,然后大组进行综合评议,最终无记名投票产生“科学与技术创新”候选人27名。
9月14日至15日,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终评会议,各专业评审组代表向评选委员会汇报了评审情况,经评选委员会委员充分讨论、逐一评议,最后通过无记名投票,产生何梁何利基金2006年度“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奖人39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奖人20名,“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奖人空缺。
在今年评选中,评委们普遍感到,被提名人的整体水平比往年有进一步的提高。“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评选是今年的新亮点,在某些领域,人才济济,各有所长,实难取舍,好在今后还有机会。从评选结果来看,实施改革方案后,获奖人总体结构有了较大变化,一是获奖人的平均年龄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过去12届评选,623位获奖人的平均年龄为68.8岁,今年平均年龄降到61.4岁,多年来获奖科学家年龄居高不下的局面得到缓解。二是获奖人中,非两院院士的比例大幅度提高。过去12届的获奖人中,两院院士占75%;非两院院士的比例仅为25%.而今年非两院院士获奖人共29位,占获奖人总数49.2%。这是我国科技战线兴旺发达的体现。三是获奖人科技水平再攀新高。根据评选委员会的客观评价,今年“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奖人中,56.4%的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即过半数已居于世界前列。四是获奖人拥有知识产权方面成绩喜人。荣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20位获奖人所创建的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共拥有专利245项,平均每人12.3项,有些已打响具有国际知名度、信誉度的著名品牌。五是获奖人中,女性科学家比例也高于往年。过去623位获奖人中,有35位女性科学家,占总数的6%左右。今年有7位女性获奖人脱颖而出,占总数11.9%,且业绩突出。其中,有一生为防治麻风病战斗不息、85高龄仍在一线工作的巾帼医生;有在禽流感灭活疫苗研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年仅37岁、最年轻的女性获奖科学家。六是少数民族科技工作者进入获奖人行列。历年来少数民族获奖人一直很少,几乎没有。今年有3位杰出的少数民族科学家获奖。其中,有为我国大型运载火箭和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总设计师;有40年如一日扎根青藏高原,其高原病研究成果已被确定为国际标准,为青藏铁路11万筑路大军做卫生保障,创造了4年零死亡奇迹的塔吉克族科学家。
一句话,今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获奖人群体,生动展示了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开拓创新的壮阔画面。
四、关于何梁何利基金今后的工作
目前,何梁何利奖是我国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社会力量奖励。历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颁奖典礼,对基金给予亲切关怀,赋予时代重托。科技界、教育界和社会各界也对基金寄予莫大期待。基金同仁将铭记在心,化压力为动力,志存高远,开拓创新,再接再厉,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工作。一是按照今年信托会议确定的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的构想,进一步深化评选工作改革,以适应时代前进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二是健全作为基金大奖的“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形成机制、评选标准和议事程序,充分发挥其作为基金大奖,权威性高、影响力大的特点;三是规范“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提名文件和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提名质量和评选效率与水平;四是健全评选委员会制度建设、规范评选委员会委员、专业评委的选聘办法,加强评委思想建设和素质建设。五是办好基金中英文网站,今年改版后的基金网页受到社会各界欢迎,今后要进一步提高时效性,增加互动性,发挥网站作为基金信息平台的强大功能;六是进一步举办好每年的学术会议。今年在捐款人家乡——广东省举办的学术会议反响良好,今后要进一步提高学术会议的水平,做好学术会议文献编辑出版工作。七是提高提名人、评委和获奖科学家知识产权意识,妥善处理在提名推荐和评审过程中出现的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保护问题,维护获奖人权益。八是探索评选过程中有关科技成果、经济社会效益等绩效稽核办法,力求评审结论经得起历史和公众的检验。
最后,我再次感谢中央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多年来对基金的关心、关怀和关爱,感谢基金信托委员、评选委员和广大志愿者为基金所做的无私奉献。让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使何梁何利基金成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大杠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各位!